内蒙古农民发现的唐代墓志,用墨写成还没雕刻,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顺达注册
顺达注册

最新动态

内蒙古农民发现的唐代墓志,用墨写成还没雕刻,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发布日期:2024-08-23 06:55    点击次数:77

我们学习书法,总要经历一个最初阶段,这一时期以临摹为主,充分体会、领悟名家笔法,把它们化为己用,这样才能打好基础,为下一步自由创造做好准备。市面上流行的临摹范本,无外乎碑帖两种,如《九成宫碑》《多宝塔碑》《玄秘塔碑》是碑刻,《兰亭序》《自书告身帖》《祭侄文稿》是墨帖。

长久以来,书坛一直存在“碑帖之争”,两者各有长短,很难说尽善尽美。以碑刻为师,可以提高我们的笔力,增加顿挫变化和金石气;而以墨迹为师,则能提高笔画的灵活度,细微之处处理得也更加巧妙。

而有一种文物,以石碑为“纸”,又保存着墨迹细腻真实的书写状态,它就是那些书丹完成但未镌刻的墓志,全国各地都有发现,但要论珍贵程度和书法水平,唐代这类墓志称得上佼佼者,随便一件都是“镇馆之宝”级别。

为什么偏偏唐代的最珍贵呢?有三点原因:其一,唐代“尚法”,字迹严谨精妙,笔画、结构精致,章法、墨法严整。其二:唐代墓志融合东晋之韵与北碑之肃整,堪称集大成者,对后世的影响力大。其三,唐代墓志笔法丰富复杂,真实展现了宋代以前书家的用笔特征,非常便于初学者入门。

综上所述,唐代墨迹墓志备受推崇。而这其中,有一方墓志格外受到书界关注,它就是《白君墓志铭》,全称《大唐故银州龙川府长史白君墓志铭》。此墓志于2001年1月被发现,当时它藏于一农民手中,托克托博物馆花钱将它买下。

据该农民介绍,这方墓志出土于内蒙古伊盟准格尔旗十二连城遗址附近,是唐开元年间(713至741年)的文物,距今1300多年了。《白君墓志铭》碑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35厘米,厚6厘米。

该墓为白氏夫妇的合葬墓,碑的阳面与阴面分别写着二人的墓志铭,每面均为11行、满行17字,阳面163字,阴面161字,共327个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白君墓志铭》书写自然潇洒,真是再现了当时的用笔。

书者明显取法于《兰亭序》、褚遂良、李邕用笔,同时也吸收隶书和“写经体”的笔意,楷行结合。逆锋起笔,行笔中侧锋并用,起笔凝练扎实,继而提笔书写,轻重、虚实对比明显。笔画挺拔有力、苍劲古雅。结字宽绰舒展,牵丝引带,活泼而不失庄严。

虽然时隔千年,但墨迹如新好似昨天刚写,给人以穿越时空的错觉,将这方墓志好好临摹,对于学习唐人笔法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