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刘震云,曾是河南高考状元,放弃铁饭碗做报社记者
顺达注册
顺达注册

关于顺达

北大才子刘震云,曾是河南高考状元,放弃铁饭碗做报社记者

发布日期:2024-06-24 15:57    点击次数:188

“人分这么几种:不认识,认识,熟人,朋友,知心朋友。“朋友”不在当面表白,而是背后说起朋友的时候,是否提到过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别人当成了朋友,别人并没拿你当朋友。”

这些句子看似轻描淡写,但实际却是一针见血地戳破人与人之间的伪善与冷漠,以上都是出自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正如书名所以言,真的有用的话,一句就足以顶上一万句,而能写出这本书,表达出这种理念的人可想而知的语言利落、思维严谨、生活中富含哲理。

他写的书被熟悉的书迷赞誉“闭着眼睛听也能知道是他的作品”,他擅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叙述最复杂的事情,他用直白的语言去直面最绝望的场景。

他曾经是河南省的高考状元,毕业于北大,放弃了铁饭碗选择当一名报社记者,后来他靠着当初积累的社会素材创作一部部脍炙人口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他就是我国知名作家刘震云。

状元北大 执笔从文

1978年,参军复员归来的刘震云参加了高考,凭借数学89分的高分成为河南省高考状元并且顺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

和同时代的人们比起来,他是非常幸运的一位,不仅能够有机会在那个年代进入最高学府学习,还能有机会毕业后进入别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然而刘震云固执地在家人的反对声中放弃了这个机会,转而去向另外一家单位《农民日报》。

相比较在规言矩步,正经严肃的最高机关单位工作;平日就喜欢在闹市中生活,跟街坊邻里谈天说地的刘震云更愿意作为一名能够走访大街小巷,能把看到的普通人发生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记者;而距离他最根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成为一名记者可以称得上为他的后期创作奠定了良好的素材,积累了最好的素材。

尽管是北大中文系毕业,又是报纸的专职记者,刘震云的写作之路也同其他作家一般艰辛;经验不足,名声不响,写稿子、寄稿子、退稿子成了刘震云的投稿日常。

大夏天,连电风扇也舍不得买,光着膀子,大汗淋漓成了刘震云日常写作的画面;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家里并不宽裕,身为公益律师的妻子郭建梅却一直鼓励刘震云坚持写作。

独有风格 坐占一席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好几年的“熬其筋骨,苦其心志”的创作,从1982年开始创作1987年,开始连续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塔铺》、《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等小说作品。

紧接着在1988年,刘震云进入考入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合莫言、余华、迟子建、毕淑敏办第一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一众日后在中国文坛举足轻重的文坛大家莫言、余华、迟子建、毕淑敏都齐聚此处,风格各异的作家们在这里大发异彩同时又汲百家之长,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1991年《一地鸡毛》的发表引来文学界的强烈反响,1995年这部作品被冯小刚和王朔改编推出电视剧首播,自此大江南北的观众除了更加熟悉陈道明、徐帆这两位影视红星之外,还关注起了这位原著小说作者。他以独有的官场小说的新型写作手法在写作界面站稳了阵脚,开辟出了自有的一片领域。

1997年《温故流传》出版,1999年,出版《刘震云精品文集》,01年出版《刘震云自选集(上下卷)》,03年出版小说《手机》,07年出版《我叫刘跃进》2009年,创作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出版。2012年,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出版,等等。

凭借一系列作品的热销,刘震云成为了中国文坛的一颗亮眼的明星,2011年刘震云凭借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6年,因阿拉伯语《一句顶一万句》《手机》《塔铺》等作品,获得了埃及文化最高荣誉奖;2018年4月13日,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的称号。

混迹影视 反响热烈

随后与冯小刚的一路搭档,《手机》、《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几乎冯小刚和刘震云合作的作品一出便会引发社会的热议,名导演和名演员的加持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和画面感,电影的热度退却,文学的热度才正盛行,且文学的热度大多时候会比影视作品更加持久。

众多的影迷更多由电影欣赏转移到对原小说的阅读;刘震云的小说作品从最初的官场小说,通过现实问题的描写反映当今生活中的对应现象转变为后来的《故乡天下黄花》之类的作品,借故事展示历史的规律;

在后来的作品《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一九四二温故》中都体现了人性的孤独。

尽管被媒体和网友评论如今的刘震云因为改编的影视作品太多,甚至自己已经当起了电影的编剧;与冯导等资本大户的多次合作,在娱乐圈的大染缸中浸泡的刘震云已然不是那个洁身自好的作家了。但从他一路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参与的电影作品来看,这一点又似乎是与这个说法截然不同。

如果没有对底层农民的爱惜、同情、理解,应该无法写出像《一九四二》那种不堪回首的痛感;如果没有对小人物的观察,对官场现形的研究考察应该也没有《我不是潘金莲》那样的直接、透彻的剖视。

与那些只会一味沉浸小情小爱,对金钱社会歌功颂德的作家相比,刘震云以他“浅白”的言语,刻画一个个最真实,最沉重的故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甘被扯上污名为此奔走20年的农村妇女。

他的笔下都是些以千万“底层人民”为蓝本的独特个体,游走在漫无边际的人间。他用这些读者“看得见”的人物在平铺直述着人间的荒诞与真实、伪善与凶残,语气平缓宛如作壁上观,但掀起这些现象来却也在他的文章中感受到痛。

摒除网络偏见,回归现实作品,刘震云给人们带来的是直面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的勇气,他的客观角度和大胆直述,敢于揭露让我们认识到很多存在于中国人思想上的一些“陋习”;从基层生活到农村历史变迁都充斥着人性的客观拷问。

如果回到古代用一个著名诗人与他相比之,我会联想到一位诗歌连小孩都夸赞通俗易懂的中唐诗人——白居易,同样以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语言,来揭露封建社会中的丑陋和不公,百姓的生活的苦不堪言;以浅白的诗句寄托嘲讽之意一针见血地刻画人性的刻薄和自私。

也许如今的刘震云真的无法避免地沾染了“娱乐圈”的习气,但我们不能否认当初那位这位当时放弃了铁饭碗一心当记者的北大毕业生、河南状元像白居易那般直抒胸臆、直面丑恶的青年作家也曾经为我们写下那么多直视人心的作品,他的作品将会影响我们至下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