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里的一小块温州
顺达注册
顺达注册

最新动态

北京城里的一小块温州

发布日期:2024-06-09 20:56    点击次数:74

地球是一个奇迹

旅行|北京

北京人称“美食荒漠”,但北京作为特大城市和首都,集合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只要你肯找,总能发现一些深藏不露的宝藏。

比如位于丰台区地铁大红门站附近的“鑫江南便民服务中心”,听名字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其实它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菜市场,大红门曾经是北京服装批发市场的中枢,集中了许多温州商人。

虽然大红门批发市场已经关闭,如今这里仍然存留着强烈的温州文化特色。所以这个菜市场成了北京的一小块温州。

粗看的话,这里跟别的菜市场似乎没什么区别,也是分成海鲜、水果、蔬菜等各个门类。但如果细看,就会在北京的构架之下,发现许多江南的细节。 | 红色皇后

温州东临东海,所以海鲜是温州饮食文化里最大的特色。这里的海鲜区也是最大、最显眼的一个区域。

各式各样的鱼

我们到卖海鱼的摊位来看看。首先吸引眼球的是一种巨大修长、银光闪闪的梭子形海鱼,背上有暗色的圆点,这是蓝点马鲛,也叫鲅鱼。

它最著名的用途是和韭菜、五花肉一起包成大饺子,极其鲜嫩。鲅鱼剁成鱼茸,捏成圆饼,油炸一下,就是温州的特色小吃鱼饼。

鲅鱼 | 红色皇后

这里还有一种比鲅鱼更大,但没有鲅鱼帅气的流线型身材,显得有些粗笨臃肿的大鱼,它是鮸(miǎn)鱼,也叫米鱼。

鮸鱼是温州菜里的一位大咖,可以做鱼丸、鱼饼,也可以晒鱼干,最有趣的是敲鱼,把鱼肉片敲得扁扁的,再划成一条条,下锅完全就是面条的模样,仿佛是《中华小当家》里的菜品。

鮸鱼身上还有一样奇特的食材。鮸鱼属石首鱼科,这个科的特点是鱼鳔特别肥大。鱼鳔晒干后放到水里煮,把其中的胶质煮出来,凝结之后,像果冻一样晶莹剔透,叫做鱼胶冻。

鮸鱼 | 红色皇后

再细看,还会发现一些长着大长脸和滑稽的“樱桃小嘴”的鱼,后半身的皮都剥了下来,一直翻到接近头部,好像脱掉了裤子,模样更显得可笑。

这些怪鱼的名字就叫“剥皮鱼”。“剥皮鱼”是几种鲀形目的鱼的俗称(我不是很会认鱼,不确定是哪种,可能是绿鳍马面鲀),它们的皮很坚韧,而且鱼鳞带小刺,所以吃之前要把皮剥掉。

长相之怪,可以与剥皮鱼匹敌的还有龙头鱼。这是一种全身无鳞,肉乎乎,细如手指的小鱼。温州话里叫“水潺”,因为它实在是太软了,肉嫩,骨头也很细,除了一条脊椎骨,几乎都可以吃。

水潺虽然柔弱,却有一张布满尖尖牙齿的“血盆大口”。温州洞头县有一个传说故事,讲水潺把骨头捐给了鳓鱼(鳓鱼有很多刺),龙王为了让没骨头的水潺不遭欺负,赐给它一个龙头,所以它的嘴才长得这样狰狞。

小海鲜和重口味

再看看小海鲜的摊位。这里有几十种贝和螺,我只能勉强认出蛏子、牡蛎和泥蚶。女老板剥着蛏子,男老板敲着一种细长的螺,用一小块铁把顶尖砸掉,发出十分清脆的“叮叮叮”的声音,好像音乐。

敲破海螺的螺顶 | 红色皇后

泥蚶富含血红蛋白,肉是特别鲜亮的橘红色,跟灰突突的壳形成鲜明对比。过去都是烫一下就吃的,壳里的汤水也是血一样的红色,所以人们常说它能“补血”。因为血红蛋白里面有铁,这个说法多少还有点道理。

但是,千万不要吃不熟的泥蚶,贝类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为生,很容易富集病原体,一定要煮熟透再吃。

泥蚶 | 红色皇后

鑫江南的环境非常干净,只有些微的腥味,一条条鱼也显得寒光凛冽,像一柄柄利剑一样。但还是有一些摊位是乌涂涂的,原来是大大小小的墨斗鱼。

墨斗鱼在北京不少见,但大多是冷冻的,洗得干干净净。这里的墨斗鱼都是新鲜的,吐出来的黑汁把摊子都染成了泼墨山水。虽然卖相不太好,却有一种“生猛”的气势。

墨鱼 | 红色皇后

海鲜的制品也很有意思。熟食区有好几种形状和颜色不一的鱼肉制品,我只能勉强认出鱼丸。温州特色的鱼丸是用鱼肉泥放在板子上,一条一条刮到开水锅里定型,所以不是圆形,而是不规则的细长条。

干货区有各式各样真空包装和罐头的鱼虾,当然还有干货——干鱼、干贝、干虾都装在冰柜一样的大柜子里,仔细封好,不让气味外漏。对于我这种受不了海货腥味的人,真是太友好了。这里的虾干不仅有小虾米,还有手掌长的大对虾,红彤彤的十分漂亮,就好像烧好装在盘子里一样。

一个海鲜摊上,我还看到一个牌子写着“有呛蟹”。呛蟹是用酒、盐、香料腌制的生螃蟹,温州和宁波的特色菜。生吃螃蟹,可谓是生猛海鲜的极致了,北京人可能会闻风丧胆。但往往是那些最刺激、最重口的食物,才会被视为一地饮食特色的代表,甚至是“忠诚度测验”,敢吃呛蟹的才是温州人,就像敢喝豆汁的才是北京人一样。

素菜又有什么

再看一看海鲜的搭档。雪菜(北京人叫雪里蕻)是普通的咸菜,到了浙江,地位就提升了,和海鱼一起烧汤,可以登上宴席,烧大黄鱼也可以,还有前面提到的鮸鱼。但鱼一定要新鲜。一鲜一陈,对撞出激烈的咸鲜滋味。

鑫江南的雪里蕻没有加色素,不是超市里常见的鲜绿色,而是难看的土黄色,但非常香,咸菜摊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发酵的酸香。

雪菜的另一个好搭档,就更加“小清新”了,它就是笋。温州人对竹笋的热情堪比熊猫。温州瓯海区有一个“春笋一条街”,春天满街都是卖笋的摊位,还有一个“春笋集散市场”。

最常见的竹笋是毛竹(也叫孟宗竹)笋,还没出土的毛竹芽,就是常说的“冬笋”。毛竹是大型竹,可以搭脚手架,笋的块头也很可观,到了春天,“冬笋”就会长得比大腿还粗。

浙江作家苏青形容毛笋“如婴孩般大”,不过,现代人的比喻就没有那么可爱了:“在浙江买个笋,就像买了一颗大炮弹”。

毛竹笋 | 红色皇后

另一种很有温州特色的蔬菜——或者应该说水果?——是荸荠。在水果摊上,堆着一堆堆的荸荠,女老板拿小刀不停地削着乌黑的皮,露出雪白的肉。

温州人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要吃荸荠和芋头,代表“财”和“余”。

荸荠的发音为什么变成了“财”呢?温州话有八个声调,融合了古越语、古汉语和福建话的特征,号称全国最难懂方言,我可不敢再做进一步考证了。

荸荠和橙子、枇杷、荔枝 | 红色皇后

如今,电商像阿拉丁神灯般万能,全国的特产,划划手机都可以买到,在北方大地还是东海之滨,似乎都没有什么区别。这时,你就需要逛一逛菜市场,体会一点现代人在无机的水泥森林里,难得的生命与生命的交互。

在雪菜的香味和敲海螺的“打击乐”里,你会清楚地感知到,这就是地方特色,这就是温州的土地和大海。

撰文:红色皇后

编辑:HANNA/框舅

版式设计:零周